南宁市第三中学校史材料

2022-04-30 录入: 作者:

                    

 

第一板块  真爱溯源(乌龙寺讲堂)

          一、南三溯乌龙,一网罩九龟(乌龙寺传说)

南宁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最早是1897年由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好友--四川籍维新人士余镜清创办的南宁乌龙寺讲堂,昔校址位于南宁城内仓西门大街的乌龙古寺。而今乌龙古寺已荡然无存,但乌龙古寺的传说却一直在邕城传扬。

相传宋朝时期,刘初到任邕州太守后发现原有土城矮小不安全,于是决定重新用砖石筑城。但白天筑好的城基一到晚上总是全部倒塌,天天如此。一日夜里,刘初在睡梦中得仙人托梦:“筑城筑城,龟化即成”。旦日醒来,刘初百思不得其解。当他按例来到城边,正苦于无计之时,突然天地间狂风大作,一条黑蟒乘风而来。只见黑蟒由上石牌坊(今共和路)绕东壕塘,经东门旧昭忠祠(今民生路东段头),再沿着如今的南环路,过火烧地(今邕江宾馆门前左侧),经现在的当阳街、水塔脚、新华街、望火楼,最后绕回上石牌坊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黑蟒所经之地,有物如炭炙烤石化。忽而间刘初想起托梦之辞,遂速命劳役沿着黑蟒的形迹垒石筑城,新城基果然不再倒塌。原来,邕州水闸门外(今民权路尾邕江大桥头)河下深潭边的洞里住着九只大乌龟,每天趁夜捣乱。得知乌龟上岸作怪,龙王便派了黑蟒将军前来镇压,仓皇逃窜的乌龟纷纷被石化。城基筑好后,刘初又于要害之地建以寺庙,使其能“一网罩九龟”,护佑邕城一方百姓的平安,因城是黑蟒相助而得,遂将寺庙取为“乌龙寺”,所以邕州城昔日也被人称为“龟城”。当然乌龙寺传说是有其神化的地方,但是传说多是源于我们先民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可以显见的是南宁三中前身“乌龙寺讲堂”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极为特别和重要的,而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百余年前乌龙寺讲堂桃李争妍的盛况。

二、毓秀生别面,变法开新风  1897—1912

溯源乌龙展维新之鸿图。清光绪23年(1897年)维新人士余镜清先生创办乌龙寺讲堂。余镜清后改名余自清,著有《镜海文集》一书(原著孤本现存于四川省图书馆),盛容之为其作序。序中有云:余自清原名余镜清。光绪五年乙卯科拔贡,与康梁友善,参与变法维新……光绪二十三年春,于府城乌龙寺开办南宁府中学堂,自任学监,亲授维新要旨。

清末,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渗透,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四书五经》的教学,不愿再接受私塾读死书的束缚,渴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国家此时内外交困,国势衰弱,清政府欲图自强,废止科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朝廷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各府各设一所”。在全国废科举、兴学校的口号影响下,清光绪31年(1905年),朝廷厉行兴学,社会上毁庙办学之风渐盛,纷纷将寺庙改成了学校,把寺产充作校产。南宁府知府杜庆元为顺应民愿,于当年在南宁主持成立学务公所,并委任李祖若、黄居邕为正副所长,负责筹办学堂。南宁学务公所所长李祖若于当年十一月把原乌龙寺讲堂所在地的乌龙古寺、关帝庙、乌龙祠及祠后之白夫人祠、至富宫、大叶宫等合并做校舍。堂舍多仍旧贯,其头门即关帝庙故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初一日开学,初九日上课,学制四年。学校组织简单,还没有校长,负责人多称堂长,学校事务由南宁知府兼任,设一监学协助。


 


 

 

 第二板块  真爱求索(民国时期)

(概说)

民国初年,南宁府中学堂在近代杰出教育家雷沛鸿等人的领导下,学校办学日趋规范。新桂系在广西执政的历史中,比较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新桂系和以雷沛鸿为首的广西教育当局从当时广西实际出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的工作思路,即以教育工作者大众化、中国化为方针,以爱国精神为灵魂,以生产教育和人格教育为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一定成效,培养了一批人才,为推动当时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学校在这个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时期办学,始终艰难前行,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辗转多地办学,学校火种始终不曾熄灭。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爱国师生始终坚定革命信念,追求真理,坚持爱国求真传统,大批师生前赴后继,投身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参加广西抗日学生军,拼死抗击日寇入侵,反抗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黑暗统治,他们中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9年,南宁高中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民国初年:

191211日,中华民国诞生。

1912年(民国元年),为了适应新文化潮流,南宁府中学堂改名为南宁府中学校,学制四年,由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担任第一任校长,随后雷沛鸿先生留学英国。

1913年(民国二年)南宁府中学校改名为南宁中学校,朱锡昂先生担任校长。校长主持校务,下设学监、舍监、文牍、会计、庶务。

1917年(民国六年)九月,广西省长李静诚命令将南宁中学校改为省立,并由政府拨辅助费,学校由民生码头搬迁到旧苍西门大街乌龙寺内(即现在的民生路邮电局到五洲大药房一带),并更名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校,杭玉华任省立一中校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54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杭玉华校长离职后,雷荣甲接任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19239月,广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学制由四年制改为三三制。

1925年至1926年,中国共产党组织相继派出共产党员陈勉恕、雷天壮等同志到省立第一中学任校长,陈勉恕秘密筹建中共南宁地方组织,1926年二三月间,中共梧州地委先后派罗如川、李省群到南宁协助陈勉恕工作,建立南宁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从此省立第一中学的学生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

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省立一中的政治空气也非常沉闷,但学校的共产党组织活动一直没有间断:省立一中不少进步学生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声讨蒋介石的反革命大屠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省一中被捕进步师生就有16人,先后壮烈牺牲的有雷沛涛罗如川邓哲雷天壮冯荫西梁砥卢宝贤周国杰何福谦等人。还有不少进步师生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到左(龙州)右(百色)江参加邓小平、韦拔群、张云逸所领导的红七军红八军起义,为创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更有不少师生随红七军北上,随后参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二万五干里长征,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原政委、开国中将莫文骅;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雷经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吴西,以及冼静娴、韦佩珠、何福谦、杨赐璋等同志都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

1928年初学校新校址落成,学校便由旧苍西门大街乌龙寺内搬迁到南宁城外高庙坡新校址(即今新民路南宁市第二中学所在地)。
    19288月,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奉广西省教育厅令,高中部由高庙坡迁往省立第三师范所在地(即现五中华强校址)并与其合并,改称为广西省第一中学高级部。原省立一中改称为“广西省立第一中学初级部”,校址仍设在高庙坡。19308月,滇军入桂,邕城被困,因学校在军事要区,被迫停办,19311月恢复上课。

19318月,奉广西省署令,省立第一中学高级部与省立第一中学中初级部正式分校,成为两所独立的学校。广西省立第一中学高级部改称为“广西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蒋培英任校长。省立第一中学初级部改称为“广西省立第一初级中学”,刘善继任校长。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31918日,爆发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历史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19348月,省政府命令邕宁县立初级中学和广西省立第一初级中学合并,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初级中学”,尹治出任南宁初中校长。1935年春,南宁初中所有学生集中到原省立一中校址上课。由于战事紧张,193810月开始,南宁初中先后搬迁到宾阳、来宾、柳州、三江等地上课。直到1940年冬,桂南光复,南宁初中搬回原址。1944年秋,南宁初中设高中部并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中学。

19348月,奉广西省政府命,广西省立第一高级中学更名为“广西省立南宁高级中学”,简称“南宁高中”,校址仍设在原省立第三师范所在地(即现五中华强校址),雷荣珂任校长。

1935828日,广西省教育代表大会在南宁举行,南宁高中校长雷荣珂与会,并与李任仁、雷沛鸿等当选理事,马君武、王公度等当选监事。1938920日,南宁高中校长周天爵、级主任李克瀚代表学校,向省议会提交了《拟请省政府下年度通令全省中等学校遵照国立中学课程实施办法办理以适应抗战救国案》议案,阐明学校办学的社会责任。(见1938年《广西省中等学校校长、级主任会议录》论载)。1939年周天爵校长离职,黄公健出任南宁高中校长,学校恢复了军事训练和军事管制。

193911月,日军第一次侵占南宁前夕,南宁高中奉省政府命令疏散到广西隆安县古潭乡马村。次年,南宁高中又紧急疏散至镇结县(今天等县)结安乡。19407月,因战事纷繁给养困难,经呈准,南宁高中又从镇结县结安乡迁往田阳县那坡圩(旧时县府所在地)。

194012月南宁光复后,南宁高中按省政府回迁南宁令,于19412月由田阳县那坡圩迁回南宁植物路原广西省政府旧址(今广西军区所在地)复课。

19449月,日军第二次入侵南宁,南宁高中原校园再次沦为日寇军营。11月,政府为保护青年学生的生命安全和保障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命令南宁高中、南宁初中、南宁女中分别疏散至隆安南墟乡发立村、隆安下颜乡、来德大隆乡和隆安三宝乡办学。事后,广西省政府又命南宁高中、南宁初中、南宁女中合并成立“广西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校址暂定镇结县(今天等县)凤安乡福速村。林建勋出任广西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校长,任期为1945年至1946年。

1945526日,南宁再次光复,广西省立第一联合中学迁回南宁高庙坡原省立南宁初中校址复课。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历史进入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春,广西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奉省政府令,恢复南宁高中、南宁初中、南宁女中建制和名称,南宁高中留在高庙坡原校址,刘震霖出任校长。

1946年至1948年期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战火逐渐南移。这一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城镇居民控制越来越严,而且派出大批军警对南宁高中、邕宁县第一中学、南宁师院的地下党员进行围捕,对进步师生的革命行动实行残酷的镇压。师生们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仍坚持走上街头,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活动,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不少师生还暗地里进行革命斗争和宣传党的政策活动,保护重要机关的安全,保护重要企业的财产。

 

第三板块 真爱发展(建国至文革结束)

    概说)

1949年,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建设人才。我校师生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热潮。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校学生响应党的号召,踊跃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广西成立广西革命大学培养干部,我校学生积极参。同年,我校学生还参加到了轰轰烈烈土地改革运动中。

1955年,我校迁校至埌边,新校区建设还不完善,条件艰苦,迁校不久又遭遇1959年至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全校师生自觉挑起建校重担,自力更生,共渡难关。

1960年,大批印尼华侨归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校收两个华侨班并悉心培养。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办学受到冲击,部分学生参加了大串联,经历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运动。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我校立刻组织备考工作,并在恢复后的第一次高考取得丰硕成果。从新中国建国之初到文革结束,历经风风雨雨,我校师生始终不忘初心,继承求真向善、爱国爱校、敦品力学的优良传统,坚定的走在广西教育的第一线,南宁三中逐步走向成熟,并以昂扬的斗志和崭新的面貌走进新时代!

 

一、神州涌春潮,英雄出少年(1949-1953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革命胜利的鼓舞下,全国人民满怀热情的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我校师生也投身这股热潮之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号召有志青年参加志愿军,我校师生发扬爱国爱校的光荣传统,踊跃参加军赴朝参战,保家卫国。1951年,为支持西部地区干部建设,广西成立广西革命大学培养干部,我校学生积极参干,至1951年底,共有曾慧龙、郭伯伦等一百多名校友参军参干。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也不乏南宁中学师生的身影。这一时期,我校师生以极高的热忱参与祖国的各项建设事业,谱写了一曲为国奉献的青春赞歌。

 

二、埌边矗新校 卓然名桂邕(1954-1966

19548月,南宁高中奉命迁校琅边,195527日南宁高中奉命更名为广西省南宁第三中学,自此南宁三中屹立于青山之下、南湖之畔,聚湖山之灵气,润泽千万学子。迁校初期,校舍待建,设施不备,条件极其艰苦,然众师生自觉挑起建校之重担,修操场、建花圃,不断完善校园建设。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师生们开荒拓业,开辟劳动基地,植粮种菜,自力更生,改善生活,共渡难关。我校一直秉承南宁高中求真向善、爱国爱校、敦品力学之优良传统,急国家之所难。1960年,印尼当局排华,我校迎来了来自印尼两个班共100多人的华侨学生以及9位华侨老师。这批海外赤子得到了南宁三中的悉心照顾,成才成人,他们始终眷恋着母校。1963年,我校被自治区确定为第一批重点办好的学校,在三中的办学历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笔。

 

 

三、沉舟千帆起 万木向黎明(1966-1977

19665月至197610月,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学校被打成“修正主义的黑样板”,教学秩序被彻底打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中学生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开展了如革命歌曲演唱比赛、校园话剧等大量文艺活动。1967年,毛泽东发出“五七指示”,号召知识青年学工学农学军。学校开门办学,组织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三中学生秉承求真向善的传统理想信念,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学习劳作,在各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19761月周总理逝世,师生以诗朗诵的方式悼念总理。1977年,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考,我校一批学生报名参加,几十名学生考上了大学。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校集中了教学力量,辅导学生参加高考,考生人数和上线人数比上一年有大幅度增加。

 

 

    第四板块  真爱腾飞(改革开放至今)

(概说)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南宁三中与时俱进,提出鲜明的“真爱教育”办学思想,形成“德育为先,文理并重,崇尚一流”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发展突飞猛进,跻身“中国名校”行列,引领广西教育。

、雨过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1978-200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各项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学校的教育教学得到了重视,我校恢复成为自治区重点高中,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至1984年,冯宗异林恩才先后任南宁三中校长,他们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学校教育教育秩序迅速恢复正常,学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81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首先办好的重点中学。1984年,洪校长上任后提出“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校训,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热情,这个时期培养的一大批优秀学生如林映晞,李浪等,都成为社会栋梁。与此同时,在洪中信校长的决策下,我校抓住机遇,在全区率先集资办学,走出了重点中学办学经费短缺的困境;1992年我校被《中国名校》一书列为“中国重点中学”。1996年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区率先创办公有民办性质的学校----三美学校,推动了全区教育体制的改革。1993年开始,我校确定了创办全区一流的示范性学校的战略目标,为示范性学校的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邓敏任校长,我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校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引领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面旗帜。

 

 高怀见韬略 真爱显和谐   2000-2012

进入二十一世纪,南宁三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3年,以方洁玲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充分挖掘我校一百多年悠久办学历史,继承“保国爱生,求真向善”的办学传统,借鉴国内外先进学校的办学成果,提出鲜明的“真·爱教育”办学思想,使学校形成“德育为先,文理并重,崇尚一流”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逐步从制度管理迈向文化管理,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科奥赛一枝独秀,高考成绩享誉广西,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国内外教育交流频繁。实践型德育模式初见雏形,受到了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的高度评价,学生的个性特长及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2012以来学校领导班子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南宁三中教育教学成绩再上层楼。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色鲜明的“实践体验引导升华”实践型德育模式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学校的元旦大型通宵系列活动、新蕾艺术节、音乐会、科技节四大德育基地实践活动、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南宁三中一张张亮丽的名片。南宁三中饮誉八桂,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学习殿堂。

 

三、百廿沧桑路 八桂傲群芳 (2012-2022)

在追寻知识,追求真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三中人始终不曾停止脚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走进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高瞻远瞩,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学校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南宁市第三中学顺应教育发展大势,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2016年开始扩大办学规模,形成多校区集团办学模式。目前,学校有青山校区、五象校区、初中部青秀校区、初中部五象校区4个校区。截至2022年季学期,学校共有教学班246个,学生12635人,在职教职工1012人。

南宁市第三中学秉承“真•爱教育”的办学思想、“敦品力学”的校训和“德育为先,文理并重,崇尚一流”的办学特色饮誉华夏大地,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求知殿堂。学校曾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和研兴校示范基地、广西优秀基层党组织、广西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广西文明学校、广西绿色学校、广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南宁市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8年,学校“实践型德育模式”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巡礼和广西集中宣传报道单位,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辈出。拥有一大批在全国、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界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目前在职的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八桂名师1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4人,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16人,特级教师15人,教坛明星8人,高级教师202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71人,南宁市市教学骨干226人,数百位教师在国家、自治区及南宁市各类优质课比赛中斩获一等奖。

学校坚持“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树立“师德的高度就是质量的高度,学术的高度就是发展的高度”新理念,全力打造“学术拔尖”的教师队伍,实现“名校出名师、名校出理论”的发展愿景。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荣获南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领跑全区中小学。

学校开设了丰富的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学科奥赛中,我校共有454人次获得省一等奖,103人入选广西代表队,9人次获得奥赛全国金牌,奥赛成绩连续十年领跑广西;在各类素质拓展和创新比赛中,我校学生获2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学生在全国科技创新大赛、文体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项比赛中屡屡争金夺银,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优秀生源基地

学校社团活动丰富,每年开展“四礼五节五会九赛”活动,其中元旦大型通宵系列活动、新蕾艺术节、音乐会、科技节、国际民歌节三中歌台、四大德育基地实践活动、校园电视台等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广西教育走向五湖四海的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南宁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总目标,秉持“真•爱为本,追求卓越”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着重把集团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校、中国品牌校,建设成为高品质发展的全国示范校、全面育人的优质校,为南宁市教育高品质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校训:敦品力学

办学思想:真爱教育

办学特色:德育为先 文理并重,崇尚一流